• --
  • --
  • 校历
当前位置: 津桥首页 > 津桥新闻 > 正文
追寻英雄足迹 赓续红色血脉——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2024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四)
作者: 来源:校团委

7月3日,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抵达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阿猛镇中心小学,开展“追寻英雄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社会实践团一行阿猛镇中心小学内的“阿猛会议”会址参观学习。为赋予红色历史以新的生命力让青少年们理解好、传承好这段历史阿猛中心小学共培养了4批次16名学生担任“红色”讲解员。通过小小讲解员们生动的介绍,社会实践团的师生们“阿猛会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阿猛会议”作为滇桂黔边区党的历史上一次关键性会议,其在统一云南、桂西及黔西南党的领导、加强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滇桂黔边区人民武装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51

科技种子播撒希望,延安精神照亮童心

社会实践团成员们深入阿猛中心小学,与五年级、六年级的同学们共同开展了一堂极具意义的“思政课”。课堂上学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成员张紫燃、臧致远为同学们进行宣讲臧致远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大家普及了核辐射的基本概念以及核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张紫燃以《五星红旗》引,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激励大家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52

小手拉大手 学讲普通话

实践团成员们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游戏,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普通话推广。小朋友们积极响应,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他们认真学习标准普通话的发音和用法,力求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活动圆满结束后,小朋友们对普通话的学习热情愈发高涨,纷纷表示将在日常生活中勤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实践团成员们将续努力,深入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让“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的理念在更多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53

踏访红色遗址,筑牢理想信念

实践团成员抵达砚山县平远镇王有德故居。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王有德同志的生平事迹,1918年,王有德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预科班,后转入德文系学习。在校期间,他受到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的引导,秘密加入由李大钊领导的国内最早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19个发起人之一,开创了中国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河,并于1922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京“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参加者,中国工人运动的开创者之一,南昌起义参加者,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王友德同志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奋斗,还积极投身于云南地区的革命事业。此次学习使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纷纷表示,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立足实际,以满腔热情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

54

55

“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

津桥学子青春之声

通过小小讲解员“阿猛会议”介绍和讲解,我们深刻理解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通过王有德同志的英勇事迹和卓越成就,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与坚定信念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砥砺前行。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当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继续发扬青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优良传统,不负时代的感召,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奋斗诠释青春,以实干践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实践团队成员 曹永莲

5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我们参观了阿猛会议会址和王有德故居,踏入会议会址王有德故居的那一刻,我的心中不由涌起一股敬意,革命先烈用赤诚鲜血、铮铮铁骨,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次参观让我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今后定会立足实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去,发扬传承好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

——实践团队成员  杨康瑞

57